第42章 解封
關燈
小
中
大
人都道,風雨後會見彩虹。
姜恒熬過白天晚上雙重工作的兩日後,生活終於迎來了一片燦爛的彩虹。
這要是在宮裏,對皇上來說,連著兩夜翻牌子那都是不可能的事兒。也就是這深夜私下入帳,敖包相會似的奇異感,才讓他連著陷入溫柔鄉兩夜。
之後就恢覆了正常作息,依舊投入到肝政務上頭。
姜恒終於能停止加夜班,安安穩穩睡個好覺。
不但如此,兩日後,太後也宣布了放她的假。
“今晨皇帝來跟哀家請安提起來,再過五日,就要啟程回京了。這些日子你一直陪著哀家,倒是沒了自己的時間了。趁著還沒回京,多散散悶去也好。以後就不必按點來哀家這裏了。”
賽馬會過去了三天。
可皇上還只是沈迷政務,每晚都留在正帳中批折子(太後視角),並沒有任何召見嬪妃侍寢的意思,甚至都沒有召見妃嬪再見個面用個膳之類的。
太後也就開擺了。
姜恒就此解放。
姜恒在告退前,太後還將‘千裏眼’送給了她。千裏眼這樣精銅所制線條幹練硬朗的西洋物件被太後裝在一只龜背福壽紋的大紅錦匣中,倒是有一種中西交融的美感。
太後拿出來將‘千裏眼’抽長,又縮回原樣,口中道:“哀家年輕時候針線活做的太多了,眼睛早熬壞了。如今哀家漸上了年紀,倒也不用眼觀千裏了。反而是你們年輕人,眉眼還清亮,拿著這千裏眼,也好記著凡事看遠些。”太後說這話,並非純純說教,更多是一種感慨。
她的命不可謂不好,年少從宮女做了嬪妃,一路得寵生子最後做了太後。
可現在回想起來,年輕時候沈不住氣,也很犯了些不可追憶的錯失。
太後見信貴人雙手接過‘千裏眼’,心裏又是一嘆:哪怕是戲文裏頭的千裏眼將軍,也只能看到正在發生的事兒罷了。人世浮沈,人都沒有前後眼,誰還能預料未來不成?
姜恒:在某種程度上,我還真的能。
待回到自己帳中,她先是足足的歇了一整日,幾乎是抱著被子睡了個昏天黑地,補了補自己這些日子透支的身體和心靈。
之後又是一個容光煥發的自己了。
等姜恒恢覆了自由身,也不忘再一次去探望郭氏。
她還記得,自己被鵝打了的謠言剛傳開的時候,郭氏很緊張的來看了她。當天郭氏掉下馬後,姜恒也忙送了膏藥過去,就是她扭了腳後毛太醫留下的膏藥。
郭氏當時看起來似乎有話跟她說,然而又沒說,只說她太累了,讓她先回去歇著以後有空格再聊。
對比起讓她加夜班的皇上,姜恒就覺得:果然女孩子更靠譜啊。
如今姜恒閑了,就再來探望郭氏。
“快進來快進來。”姜恒進門的時候,只聽其聲,不見其人。
郭氏的帳篷只比她小一點,但造型都是差不多的,圓圓的帳篷由大扇屏風與擺設器物的多寶格分割成兩個空間,睡覺的地方就能保障些隱私,不會一進門就能看到床榻。
姜恒進門前,郭氏的宮女文柳已經進去通報過了。
郭氏顯然是還在臥床,所以只能在床上招呼姜恒。
文柳邊將姜恒往裏迎,邊賠著笑:“貴人快請進,我們主子剛敷了藥不好穿鞋,這才沒法起來迎您。”
郭氏顯然也聽見了這話,就在裏頭又道:“是啊,還好是你來看我,若是旁的娘娘來,我還得單腿蹦著起來。”
文柳忍不住低笑起來。
看到文柳,姜恒就想起這宮裏宮女起名的學問。
現在的齊妃李氏和懋嬪宋氏,是最先進宮被指給皇上的。當時皇上都還沒有封雍親王,就在這宮裏住,用的是宮裏內務府分過去的宮人。
彼時齊妃和懋嬪還都是格格,凡事都低調,內務府的名字就沒改,兩人的貼身大宮女一個叫喜鵲一個叫杜鵑,後來倆人位份持續走高,名字卻也叫慣了,新添的宮女也都是按照鳥類起名。
後來福晉入門了,福晉極愛茶,宮裏分去的四個大丫鬟,就都用了茶葉的品種來取名字,如雪芽、貢眉,就是皇後最常帶出來的兩位大宮女,各宮對她們倆的名字也是如雷貫耳。
後來進門的鈕祜祿氏等人,自然也就向著福晉的規矩看齊。
只是又要矮一等,不給宮女起茶的名字,都是草木的名兒,還不敢是什麽牡丹芍藥的好意頭花卉,只是些冬青、雪松、龍柏、黃楊等綠植。
而姜恒新入宮的時候,要走植物科已經很難了。
隨著雍親王變成皇上,福晉成了皇後,原本的鈕祜祿格格和耿格格都進宮封妃封嬪的,宮人成倍增加,她們就把一些名字安全不會有僭越風險的綠植用完了。
她們新人原本都要看著姜恒這獨一份的貴人行的,結果姜恒直接秋風秋雨起來,大夥覺得倒也不必,就各自取名去了。
姜恒想起那會子剛出儲秀宮,她們連給宮女起名都要小心翼翼的時期,就覺得恍如隔世。
其實也才半年而已。
郭氏把受傷的右腿放在一只墊腳的木墩上,然後熱切招呼姜恒坐在她床邊吃點心喝茶。
郭氏很愛蒙古的奶茶,覺得又香又濃,又配了一碟子繡球酥。丸子大小的奶香味酥球,一口一個,配茶吃非常香甜。
郭氏還感慨:“這有烤肉有奶茶的,我寧願不回紫禁城,一直留在這裏。”
又道:“我剛到鹹福宮的時候的,心裏也有些顧忌,覺得自己天天叫點心,顯得這人事兒多找麻煩。可大膳房每天送來的不是棗泥糕就是白方糕,我吃了七八天就扛不住了。”
“後來把心一橫,就想吃什麽就讓宮人拿銀子去添錢另做了。”
在對飲食的追求上頭,她跟姜恒達成了奇異的共識。
郭氏留她吃點心良久,類似於點心這樣閑散的話也說了一籮筐。期間顯然有幾次她臉上有些踟躕,似乎想要深談些什麽,最終卻也沒說出什麽來,只笑道:“太後娘娘現今不拘著你了,我都放心多了。你要想學騎射的花樣,不用這圍場放馬的仆婦,等過兩天我好全了,我去教你如何?”
姜恒想到當日為找她借筆記,就有些忐忑的郭氏,其實已然明白郭氏沒說的話。
世上有人把搶奪當成理所應當,也就有人心地善良自苛過甚,總擔心對不起別人。
跟這樣的人相處,真是很舒服。
姜恒看著她嘴唇上喝奶茶沾到的一圈奶沫,笑道:“好啊,好容易來一趟,離開前有機會,自然要去多騎騎馬。”
話說完,姜恒起身告辭:“等你好了,咱們就去騎馬。”
走到屏風處,又回頭對郭氏搖搖手:“過兩日見了,青梔。”
郭氏一個楞神轉頭:“你知道我名字?”
當著人,她們彼此會用位份稱呼,是信貴人與郭常在。只有兩人的時候,因敘過是同歲,就也懶得姐姐妹妹的,直接是你我的彼此稱呼。
當時進儲秀宮第一天,嬤嬤們就讓她們彼此間先認識了一番,介紹了自己的姓氏出身、父親的官職和宮裏賜下的位份,但並不問她們名姓。當時葉嬤嬤非常直接笑吟吟道:“小主們進了宮,名字不要緊,要緊的是位份。哪怕錯認了姓氏呢,也不能叫錯位份。”
她們學著通過衣裳首飾,出行的排場,跟隨的宮人數量來辨認各級妃嬪。
名字確實是不要緊了,彼此間也再沒有通過姓名。比如跟姜恒同住一宮的周答應,直到她轉行,姜恒也只知道她姓周而已。
所以姜恒叫出她閨名,郭氏當真是驚呆了。
面對郭氏的疑問,姜恒答道:“你來我這裏抄錄筆記的時候,我看到你在冊本扉頁角上寫了青梔二字,想來是你的名兒?”
郭氏連點了兩下頭,然後坐在床上,努力伸長了手:“你的名字呢,你寫在這我看。”
姜恒就在她手裏寫了‘姜姮’二字,郭氏把這兩個字念了兩遍:“那到時候我們一起去騎馬啊,姜姮。”
哪怕是限定版的郭青梔和瓜爾佳姜姮,哪怕是離了這木蘭獵苑,甚至出了這個帳子,她們就又是別人口裏的信貴人和郭常在了,她也很開心。
姜恒歇過一天,又看過郭氏,就回去整理這十日跟著太後記錄的《奇聞異事錄》了。她覺得這很可以成就一本暢銷書。
京中貴妃們,從太後起,都是愛聽帶神佛色彩事跡的。
姜恒整理故事會筆記的時候,在這茫茫草原上,還有一個人在整理信息,且越整理越心驚。
這個人就是怡親王。
怡親王是執行皇上吩咐,向來是不打折扣還加量不加價的。
皇上前些日子提了一句讓他留意年羹堯,怡親王轉頭就開始著手查這件事。
此時正好聖駕在木蘭獵苑,詢問武將相關事宜最為方便——這會子八旗都統副都統,除了如觀保這樣奉命在外的,都集中在這木蘭圍場。
年羹堯是川陜總督。說是川陜總督,其實這總督管轄川陜甘三省不說,還順帶管著青海,管轄的範圍雖不是最富足的,但無疑是面積最大的,也是駐八旗兵與綠營兵最多的地盤。
都是武將系統,青海一帶又一向是最不安寧的地段之一,這些人與川陜總督年羹堯當然少不了打交道。
怡親王就挑了幾個皇上信重的人,問了些年羹堯的事兒。
得到了令他都有些瞠目的結果。
且說怡親王是知道年羹堯的性格不太好的,當年他們都是皇子的時候,年羹堯看他們就是一臉‘不過如此’的表情。但皇阿瑪的重用,加上皇兄的重用,讓怡親王覺得年羹堯性子雖傲,起碼是個盡忠職守的能臣。
有本事的人有點脾氣也罷了。
可俱他現在聽到的話,能臣是能了,盡忠職守卻未必。
“年大將軍,嗯,總是更信自己的親信些。之前的四川巡撫蔡鋌,因跟他無甚來往,去歲皇上剛登基,蔡巡撫就被年總督彈劾以至於革職了。如今的四川巡撫是年總督的鐵打的親信王景灝。”
說這話的人是岳鐘琪將軍,這位算是軍伍裏脾氣比較好的,因此措辭也比較委婉:“畢竟年總督是川陜總督,他也想下頭人如臂指使,才方便整理軍務吧。”
岳鐘琪也是鎮守一地的將領,對年羹堯的舉動那是一百個震驚加佩服:雖說官場大,大家都是千絲萬縷的,但武將要比文官存身更謹慎,免惹嫌疑和禍患。反正岳鐘琪自個兒是絕不敢把什麽親信族人,光明正大安插到一地做文官首領的。
不然就會出現現在四川的情況:年羹堯自己是總督還負責掌兵,他的親信再掌一地財政民生,那這天府之國,到底是皇上的,還是你年羹堯的呢?
岳鐘琪想想都替年羹堯害怕,但看人家年總督自個兒不害怕。
岳大將軍比較厚道,但有一位告起狀來就不客氣了。
現任直隸總督李衛是個脾氣不好的人。他是皇上一手提拔的親信,眼裏向來只有皇上,還是個敢直言的性子。怡親王去問他年羹堯之事,更少一層顧慮。而李衛回答怡親王的話也是毫無顧慮。
“呵呵,年總督啊,我瞧著他要把川陜甘青幾地,劃成他年家的地盤了!”
怡親王當時眉頭一跳:“李衛,說話註意些!”
李衛還是不敢跟怡親王擡杠的,於是收斂了些態度,開始擺事實講道理:“王爺,您管著戶部和會考府,當然明白鹽引的要緊,朝廷不許民間販私鹽是律法。但落在年大總督手裏,就成了借口和酷法:年總督以此為借口,在郃陽捕殺所謂的鹽梟,凡有點嫌疑的人口都私下抓了去拷打,死傷百姓八百餘人。”
“這事兒還是有商戶的親眷,逃到我直隸境內去尋親告友求活路,才捅到我這裏的。”
“年總督為的是讓自己門下的奴才,脫了奴籍去做鹽商,為此真是不惜羅織罪名,將旁人害的家破人亡。類似的事兒我風聞的可不少。總之,川陜甘青地界的糧道,銅鐵礦等朝廷買賣,可都少不了年大將軍的一股子。”
怡親王嚴肅起來,糧食、鹽務、銀銅鐵礦等都是朝廷的根基,年羹堯居然各個要摻一手!怡親王直問道:“李衛,這些事兒你既然早知道,為什麽不上稟皇上。”
李衛苦笑搖頭:“王爺,年總督在當地一手遮天的,我哪能有鐵證。大家同為總督,總有些兩省邊境上的往來,彼此間也沒什麽大秘密——至今我收留了一二投靠親友的鹽商,年大總督還在催我交還‘重犯’呢!這事兒鬧到禦前就是一個說不清,我再貿然去狀告同僚插手各項稅賦的大罪,豈不是等著死?況且就算有實證也未必一下子告倒年總督吧。”
李衛開始扒拉手指頭:“年大將軍的父親做過湖廣巡撫,河南道禦史,在朝廷上也是交游甚廣。就算這會子老爺子致仕了,年總督的幾個兄弟也都各自在朝上為官。他大妹夫胡鳳翚還在做蘇州織造呢,這些都是要緊關系。”李衛說禿嚕了嘴,沒忍住:“當然,萬歲爺要有心查,這些體量的官員都不算什麽。但這不最要命的就是,萬歲爺自個兒就是年總督的二妹夫嘛。”
他話音未落,就挨了怡親王拍在他背上沈重的一巴掌,把他打的齜牙咧嘴的。
十三爺嚴肅了神色:“李衛,皇兄是素來看重你敢於直言,但你給本王管好了這張嘴,再讓本王聽見你有一句事涉皇上,你先別管年羹堯,你這直隸總督,本王就能讓你被一擼到底!”
李衛很少聽十三爺自稱本王,知道這回是觸了逆鱗了,連忙起身請罪。
他跟怡親王也是先帝爺起的老關系了,這不說起年羹堯,逐漸怨念深重,不免忘形起來。
他認真請罪過後,終是道:“王爺,就連我,也得是您問起這事兒我才敢說。因臣瞧得出來,在萬歲爺那裏,年羹堯得到的信重跟您沒法比。可要是換一個人問我,我真不敢說這話。”
“皇上登基,宮裏貴妃娘娘獨一份的貴妃,年家獨一份的擡旗,可叫人怎麽開口呢。”
怡親王想起皇兄這些年對貴妃的偏愛,也默然片刻。不過……怡親王隨即想起,皇兄這半年來,似乎有些改了對後宮的態度。
怡親王先收起雜亂想法,對李衛道:“等皇兄起駕回京,你依舊要回你的直隸總督府去。那裏離年羹堯近,你素日多盯著點。”
李衛又恢覆了笑臉,問怡親王道:“王爺素來少問軍務,這回忽然問起年羹堯的事兒來,是不是萬歲爺要動一動他為民除害啊。”
怡親王也忍不住笑了:“本王瞧著你才是一害呢!管好你自己這張破嘴吧!”
之後的幾天,怡親王將快馬從京中調來的近一年川陜甘青等地的官員調換記錄,與各類財政稅收等留檔細細研究了一番,越研究越是心驚。
年羹堯是才氣淩厲,屢建功勳,青海守得也不錯。但大清總共才多少省,年羹堯就把幾個幾乎最大的省都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開始自行安排官員和當地的資源了。
聖駕啟程回京的前一晚,怡親王求見皇上。
“十三弟,怎麽瞧著你臉色不好?”
怡親王心道,大概是一下子壓力有點大。
人人都說皇上最信的就是他,自古皇親權臣,哪怕是太子,都不可能財政和軍權一起掌握著。可皇上極信任怡親王,凡事都會與他商議。
於是十三爺自己打心裏就想要對得起皇上的信任,也要避嫌。他主管財政,對於這些兵部之事,尤其是封疆大吏們的調換等事,就從不主動打聽和發言。
這回皇上讓他查年羹堯,著實把他震驚到了。
十三爺如實把自己從朝臣口中,從邸報中分析得來的情況告知皇上。
他原以為皇兄會很惱火。
年羹堯身受皇恩頗多,行止上卻是欺罔瞞上,專擅貪蠹,十三爺了解皇上的性情:他看重的,親手提拔的人,若是犯了錯,要比尋常臣子面臨的帝王怒火和處置更重。
皇上的信任和感情不是那麽好辜負傷害的。
然而怡親王卻見皇上沒有明顯的憤怒:“他這些不法事,朕多少知道些。”怎麽能不知道呢。曾經年羹堯平定青海有功的時候,他也想把他樹立個好的典型,讓天下人看看他的朝堂上明君賢臣的,可惜年羹堯奔著僭越型權臣就去了。
最後年羹堯的九十二項大罪,皇上是一條條仔細看過的。
雍正帝也為此懷疑過自己:是他做不了唐宗宋祖嗎?唐太宗有傳世的賢君名臣典範,他對臣子的信任,卻就換來一個九十二條大罪——臣子能犯的罪,年羹堯犯的真是差不多了。
其中更有一些禍害民生的罪過,讓皇上這世不想,也不能再等下去了。
年羹堯是有本事打仗,但不能為了他這些才,就放任他去霍霍當地的百姓和整個西北的官場。
皇上想起舊事,對應今朝,眉目冷而利:“他的罪過,朕很快就會一樁樁跟他算起來。”
十三爺見皇上這樣神色,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怪道聽自家福晉說,這半年來皇上不怎麽肯見貴妃。而且俱太後的抱怨,皇上往後宮去的次數明顯減少。難道是……難道是年羹堯的罪行開始敗露,皇上要處置他,只好冷落貴妃,以至於心裏難過,索性封心鎖愛的投身於朝政,忘記不能見貴妃的苦悶?
串起來了,這就都串起來了!
十三爺想明白了:怪不得自己從河南回來,就覺得皇兄一下子滄桑了,想來是經歷了這樣被看重的臣子悖逆,不得不疏遠心愛之人的緣故啊。
怡親王鼻子都發酸,努力壓制住自己對皇兄同情的心情——皇兄一世要強,又是帝王,肯定不願被人看出來這種傷心。於是十三爺只發了半句含糊的感慨:“皇兄,真是難為你了。”
皇上:???
哪怕是一對知己兄弟,這會子皇上也完全沒想到十三的腦回路。他還以為十三在說他暫時忍耐,不動年羹堯的事兒呢。
皇上就寬慰他:“要動他不是什麽難事。”這世年羹堯可還沒建什麽平定青海之功,雖然位高權重,但也只是總督之一,跟旁的封疆大吏齊平,皇上要動他,都不似前世一樣,有什麽輿論危機。
“只是青海不安穩,朕要找一個能壓住場子的人,再與他算總賬。”
怡親王從對皇上的同情裏醒過神來,與皇上心有靈犀道:“十四?”
皇上點頭:“等十四回來,朕看看他這大半年的歷練到底如何。”十四的本事皇上並沒有懷疑過,而十四的身份,也絕對壓得住西北的場子。皇上最擔心的還是他的性格毛躁了點。
但想來去河道上被瑣碎的差事磨了近一年,一定會有進益的。
“況且朕也不是什麽也沒做,任由年羹堯在任上繼續作威作福的。”皇上帶著十三來到大清輿圖前頭,指給他看:“朕半年前就將李衛調任了直隸總督,山西也交給李衛一並管著。”皇上指著山西邊上的陜西:“讓他方便就近監察著年羹堯的舉動。”
“湖廣和雲貴總督則盯著四川。”皇上指著四川道:“三個月前,朕又將原兵部侍郎鹹寧調往四川去了。如今他已查到年羹堯安排的四川巡撫王景灝侵吞軍餉六十餘萬兩。”皇上提起侵吞銀子這種事兒,語氣更冷了兩分。
“等朕回京,第一個要辦的就是這王景灝。”
“之後再以年羹堯推舉不當為由,將四川單獨分出來,不許年羹堯做什麽川陜總督了,只讓他先暫領陜青,甘肅則交給岳鐘琪。”四川天府之國,是年羹堯管轄的幾地裏最為富饒的。且四川還特別適合做儲備兵力之所——它屬於大清的腹地,周圍雲南、西藏等地都是邊陲,一旦發生戰事,四川就是後備軍力。
年羹堯失了四川的官職,基本就廢了一大半了。
十三見皇上在大清的輿圖上擡手定乾坤,就像回到了幼時,自己拿著犯難的題目去找四哥,四哥很快就能替他答疑解惑一樣。
這種安心感很多年都沒有變過。
“有皇兄在,臣弟就放心了。”十三爺甚至一不小心把心裏話說了出來。
皇上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放心了,就回去好好歇歇。朕讓你盯一盯年羹堯,可沒讓你白天黑夜的顛倒著忙。回去讓太醫扶個脈,明兒讓太醫來回朕。”
十三爺心道:皇兄難道還記得我那個什麽病重不治的噩夢嗎?唉,皇兄待我這樣好,我一定也要盡心盡力回報。
斷不會做出年羹堯這樣依仗功勞就放肆任為的事兒來!
十三爺在心裏暗暗發誓。
而此時,遙遠的紫禁城中,貴妃並不知道年羹堯要倒黴,她還在問甘棠有關引橋的情況。
“聖駕就要回鑾了,那宮女的事兒,你辦的怎麽樣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姜恒熬過白天晚上雙重工作的兩日後,生活終於迎來了一片燦爛的彩虹。
這要是在宮裏,對皇上來說,連著兩夜翻牌子那都是不可能的事兒。也就是這深夜私下入帳,敖包相會似的奇異感,才讓他連著陷入溫柔鄉兩夜。
之後就恢覆了正常作息,依舊投入到肝政務上頭。
姜恒終於能停止加夜班,安安穩穩睡個好覺。
不但如此,兩日後,太後也宣布了放她的假。
“今晨皇帝來跟哀家請安提起來,再過五日,就要啟程回京了。這些日子你一直陪著哀家,倒是沒了自己的時間了。趁著還沒回京,多散散悶去也好。以後就不必按點來哀家這裏了。”
賽馬會過去了三天。
可皇上還只是沈迷政務,每晚都留在正帳中批折子(太後視角),並沒有任何召見嬪妃侍寢的意思,甚至都沒有召見妃嬪再見個面用個膳之類的。
太後也就開擺了。
姜恒就此解放。
姜恒在告退前,太後還將‘千裏眼’送給了她。千裏眼這樣精銅所制線條幹練硬朗的西洋物件被太後裝在一只龜背福壽紋的大紅錦匣中,倒是有一種中西交融的美感。
太後拿出來將‘千裏眼’抽長,又縮回原樣,口中道:“哀家年輕時候針線活做的太多了,眼睛早熬壞了。如今哀家漸上了年紀,倒也不用眼觀千裏了。反而是你們年輕人,眉眼還清亮,拿著這千裏眼,也好記著凡事看遠些。”太後說這話,並非純純說教,更多是一種感慨。
她的命不可謂不好,年少從宮女做了嬪妃,一路得寵生子最後做了太後。
可現在回想起來,年輕時候沈不住氣,也很犯了些不可追憶的錯失。
太後見信貴人雙手接過‘千裏眼’,心裏又是一嘆:哪怕是戲文裏頭的千裏眼將軍,也只能看到正在發生的事兒罷了。人世浮沈,人都沒有前後眼,誰還能預料未來不成?
姜恒:在某種程度上,我還真的能。
待回到自己帳中,她先是足足的歇了一整日,幾乎是抱著被子睡了個昏天黑地,補了補自己這些日子透支的身體和心靈。
之後又是一個容光煥發的自己了。
等姜恒恢覆了自由身,也不忘再一次去探望郭氏。
她還記得,自己被鵝打了的謠言剛傳開的時候,郭氏很緊張的來看了她。當天郭氏掉下馬後,姜恒也忙送了膏藥過去,就是她扭了腳後毛太醫留下的膏藥。
郭氏當時看起來似乎有話跟她說,然而又沒說,只說她太累了,讓她先回去歇著以後有空格再聊。
對比起讓她加夜班的皇上,姜恒就覺得:果然女孩子更靠譜啊。
如今姜恒閑了,就再來探望郭氏。
“快進來快進來。”姜恒進門的時候,只聽其聲,不見其人。
郭氏的帳篷只比她小一點,但造型都是差不多的,圓圓的帳篷由大扇屏風與擺設器物的多寶格分割成兩個空間,睡覺的地方就能保障些隱私,不會一進門就能看到床榻。
姜恒進門前,郭氏的宮女文柳已經進去通報過了。
郭氏顯然是還在臥床,所以只能在床上招呼姜恒。
文柳邊將姜恒往裏迎,邊賠著笑:“貴人快請進,我們主子剛敷了藥不好穿鞋,這才沒法起來迎您。”
郭氏顯然也聽見了這話,就在裏頭又道:“是啊,還好是你來看我,若是旁的娘娘來,我還得單腿蹦著起來。”
文柳忍不住低笑起來。
看到文柳,姜恒就想起這宮裏宮女起名的學問。
現在的齊妃李氏和懋嬪宋氏,是最先進宮被指給皇上的。當時皇上都還沒有封雍親王,就在這宮裏住,用的是宮裏內務府分過去的宮人。
彼時齊妃和懋嬪還都是格格,凡事都低調,內務府的名字就沒改,兩人的貼身大宮女一個叫喜鵲一個叫杜鵑,後來倆人位份持續走高,名字卻也叫慣了,新添的宮女也都是按照鳥類起名。
後來福晉入門了,福晉極愛茶,宮裏分去的四個大丫鬟,就都用了茶葉的品種來取名字,如雪芽、貢眉,就是皇後最常帶出來的兩位大宮女,各宮對她們倆的名字也是如雷貫耳。
後來進門的鈕祜祿氏等人,自然也就向著福晉的規矩看齊。
只是又要矮一等,不給宮女起茶的名字,都是草木的名兒,還不敢是什麽牡丹芍藥的好意頭花卉,只是些冬青、雪松、龍柏、黃楊等綠植。
而姜恒新入宮的時候,要走植物科已經很難了。
隨著雍親王變成皇上,福晉成了皇後,原本的鈕祜祿格格和耿格格都進宮封妃封嬪的,宮人成倍增加,她們就把一些名字安全不會有僭越風險的綠植用完了。
她們新人原本都要看著姜恒這獨一份的貴人行的,結果姜恒直接秋風秋雨起來,大夥覺得倒也不必,就各自取名去了。
姜恒想起那會子剛出儲秀宮,她們連給宮女起名都要小心翼翼的時期,就覺得恍如隔世。
其實也才半年而已。
郭氏把受傷的右腿放在一只墊腳的木墩上,然後熱切招呼姜恒坐在她床邊吃點心喝茶。
郭氏很愛蒙古的奶茶,覺得又香又濃,又配了一碟子繡球酥。丸子大小的奶香味酥球,一口一個,配茶吃非常香甜。
郭氏還感慨:“這有烤肉有奶茶的,我寧願不回紫禁城,一直留在這裏。”
又道:“我剛到鹹福宮的時候的,心裏也有些顧忌,覺得自己天天叫點心,顯得這人事兒多找麻煩。可大膳房每天送來的不是棗泥糕就是白方糕,我吃了七八天就扛不住了。”
“後來把心一橫,就想吃什麽就讓宮人拿銀子去添錢另做了。”
在對飲食的追求上頭,她跟姜恒達成了奇異的共識。
郭氏留她吃點心良久,類似於點心這樣閑散的話也說了一籮筐。期間顯然有幾次她臉上有些踟躕,似乎想要深談些什麽,最終卻也沒說出什麽來,只笑道:“太後娘娘現今不拘著你了,我都放心多了。你要想學騎射的花樣,不用這圍場放馬的仆婦,等過兩天我好全了,我去教你如何?”
姜恒想到當日為找她借筆記,就有些忐忑的郭氏,其實已然明白郭氏沒說的話。
世上有人把搶奪當成理所應當,也就有人心地善良自苛過甚,總擔心對不起別人。
跟這樣的人相處,真是很舒服。
姜恒看著她嘴唇上喝奶茶沾到的一圈奶沫,笑道:“好啊,好容易來一趟,離開前有機會,自然要去多騎騎馬。”
話說完,姜恒起身告辭:“等你好了,咱們就去騎馬。”
走到屏風處,又回頭對郭氏搖搖手:“過兩日見了,青梔。”
郭氏一個楞神轉頭:“你知道我名字?”
當著人,她們彼此會用位份稱呼,是信貴人與郭常在。只有兩人的時候,因敘過是同歲,就也懶得姐姐妹妹的,直接是你我的彼此稱呼。
當時進儲秀宮第一天,嬤嬤們就讓她們彼此間先認識了一番,介紹了自己的姓氏出身、父親的官職和宮裏賜下的位份,但並不問她們名姓。當時葉嬤嬤非常直接笑吟吟道:“小主們進了宮,名字不要緊,要緊的是位份。哪怕錯認了姓氏呢,也不能叫錯位份。”
她們學著通過衣裳首飾,出行的排場,跟隨的宮人數量來辨認各級妃嬪。
名字確實是不要緊了,彼此間也再沒有通過姓名。比如跟姜恒同住一宮的周答應,直到她轉行,姜恒也只知道她姓周而已。
所以姜恒叫出她閨名,郭氏當真是驚呆了。
面對郭氏的疑問,姜恒答道:“你來我這裏抄錄筆記的時候,我看到你在冊本扉頁角上寫了青梔二字,想來是你的名兒?”
郭氏連點了兩下頭,然後坐在床上,努力伸長了手:“你的名字呢,你寫在這我看。”
姜恒就在她手裏寫了‘姜姮’二字,郭氏把這兩個字念了兩遍:“那到時候我們一起去騎馬啊,姜姮。”
哪怕是限定版的郭青梔和瓜爾佳姜姮,哪怕是離了這木蘭獵苑,甚至出了這個帳子,她們就又是別人口裏的信貴人和郭常在了,她也很開心。
姜恒歇過一天,又看過郭氏,就回去整理這十日跟著太後記錄的《奇聞異事錄》了。她覺得這很可以成就一本暢銷書。
京中貴妃們,從太後起,都是愛聽帶神佛色彩事跡的。
姜恒整理故事會筆記的時候,在這茫茫草原上,還有一個人在整理信息,且越整理越心驚。
這個人就是怡親王。
怡親王是執行皇上吩咐,向來是不打折扣還加量不加價的。
皇上前些日子提了一句讓他留意年羹堯,怡親王轉頭就開始著手查這件事。
此時正好聖駕在木蘭獵苑,詢問武將相關事宜最為方便——這會子八旗都統副都統,除了如觀保這樣奉命在外的,都集中在這木蘭圍場。
年羹堯是川陜總督。說是川陜總督,其實這總督管轄川陜甘三省不說,還順帶管著青海,管轄的範圍雖不是最富足的,但無疑是面積最大的,也是駐八旗兵與綠營兵最多的地盤。
都是武將系統,青海一帶又一向是最不安寧的地段之一,這些人與川陜總督年羹堯當然少不了打交道。
怡親王就挑了幾個皇上信重的人,問了些年羹堯的事兒。
得到了令他都有些瞠目的結果。
且說怡親王是知道年羹堯的性格不太好的,當年他們都是皇子的時候,年羹堯看他們就是一臉‘不過如此’的表情。但皇阿瑪的重用,加上皇兄的重用,讓怡親王覺得年羹堯性子雖傲,起碼是個盡忠職守的能臣。
有本事的人有點脾氣也罷了。
可俱他現在聽到的話,能臣是能了,盡忠職守卻未必。
“年大將軍,嗯,總是更信自己的親信些。之前的四川巡撫蔡鋌,因跟他無甚來往,去歲皇上剛登基,蔡巡撫就被年總督彈劾以至於革職了。如今的四川巡撫是年總督的鐵打的親信王景灝。”
說這話的人是岳鐘琪將軍,這位算是軍伍裏脾氣比較好的,因此措辭也比較委婉:“畢竟年總督是川陜總督,他也想下頭人如臂指使,才方便整理軍務吧。”
岳鐘琪也是鎮守一地的將領,對年羹堯的舉動那是一百個震驚加佩服:雖說官場大,大家都是千絲萬縷的,但武將要比文官存身更謹慎,免惹嫌疑和禍患。反正岳鐘琪自個兒是絕不敢把什麽親信族人,光明正大安插到一地做文官首領的。
不然就會出現現在四川的情況:年羹堯自己是總督還負責掌兵,他的親信再掌一地財政民生,那這天府之國,到底是皇上的,還是你年羹堯的呢?
岳鐘琪想想都替年羹堯害怕,但看人家年總督自個兒不害怕。
岳大將軍比較厚道,但有一位告起狀來就不客氣了。
現任直隸總督李衛是個脾氣不好的人。他是皇上一手提拔的親信,眼裏向來只有皇上,還是個敢直言的性子。怡親王去問他年羹堯之事,更少一層顧慮。而李衛回答怡親王的話也是毫無顧慮。
“呵呵,年總督啊,我瞧著他要把川陜甘青幾地,劃成他年家的地盤了!”
怡親王當時眉頭一跳:“李衛,說話註意些!”
李衛還是不敢跟怡親王擡杠的,於是收斂了些態度,開始擺事實講道理:“王爺,您管著戶部和會考府,當然明白鹽引的要緊,朝廷不許民間販私鹽是律法。但落在年大總督手裏,就成了借口和酷法:年總督以此為借口,在郃陽捕殺所謂的鹽梟,凡有點嫌疑的人口都私下抓了去拷打,死傷百姓八百餘人。”
“這事兒還是有商戶的親眷,逃到我直隸境內去尋親告友求活路,才捅到我這裏的。”
“年總督為的是讓自己門下的奴才,脫了奴籍去做鹽商,為此真是不惜羅織罪名,將旁人害的家破人亡。類似的事兒我風聞的可不少。總之,川陜甘青地界的糧道,銅鐵礦等朝廷買賣,可都少不了年大將軍的一股子。”
怡親王嚴肅起來,糧食、鹽務、銀銅鐵礦等都是朝廷的根基,年羹堯居然各個要摻一手!怡親王直問道:“李衛,這些事兒你既然早知道,為什麽不上稟皇上。”
李衛苦笑搖頭:“王爺,年總督在當地一手遮天的,我哪能有鐵證。大家同為總督,總有些兩省邊境上的往來,彼此間也沒什麽大秘密——至今我收留了一二投靠親友的鹽商,年大總督還在催我交還‘重犯’呢!這事兒鬧到禦前就是一個說不清,我再貿然去狀告同僚插手各項稅賦的大罪,豈不是等著死?況且就算有實證也未必一下子告倒年總督吧。”
李衛開始扒拉手指頭:“年大將軍的父親做過湖廣巡撫,河南道禦史,在朝廷上也是交游甚廣。就算這會子老爺子致仕了,年總督的幾個兄弟也都各自在朝上為官。他大妹夫胡鳳翚還在做蘇州織造呢,這些都是要緊關系。”李衛說禿嚕了嘴,沒忍住:“當然,萬歲爺要有心查,這些體量的官員都不算什麽。但這不最要命的就是,萬歲爺自個兒就是年總督的二妹夫嘛。”
他話音未落,就挨了怡親王拍在他背上沈重的一巴掌,把他打的齜牙咧嘴的。
十三爺嚴肅了神色:“李衛,皇兄是素來看重你敢於直言,但你給本王管好了這張嘴,再讓本王聽見你有一句事涉皇上,你先別管年羹堯,你這直隸總督,本王就能讓你被一擼到底!”
李衛很少聽十三爺自稱本王,知道這回是觸了逆鱗了,連忙起身請罪。
他跟怡親王也是先帝爺起的老關系了,這不說起年羹堯,逐漸怨念深重,不免忘形起來。
他認真請罪過後,終是道:“王爺,就連我,也得是您問起這事兒我才敢說。因臣瞧得出來,在萬歲爺那裏,年羹堯得到的信重跟您沒法比。可要是換一個人問我,我真不敢說這話。”
“皇上登基,宮裏貴妃娘娘獨一份的貴妃,年家獨一份的擡旗,可叫人怎麽開口呢。”
怡親王想起皇兄這些年對貴妃的偏愛,也默然片刻。不過……怡親王隨即想起,皇兄這半年來,似乎有些改了對後宮的態度。
怡親王先收起雜亂想法,對李衛道:“等皇兄起駕回京,你依舊要回你的直隸總督府去。那裏離年羹堯近,你素日多盯著點。”
李衛又恢覆了笑臉,問怡親王道:“王爺素來少問軍務,這回忽然問起年羹堯的事兒來,是不是萬歲爺要動一動他為民除害啊。”
怡親王也忍不住笑了:“本王瞧著你才是一害呢!管好你自己這張破嘴吧!”
之後的幾天,怡親王將快馬從京中調來的近一年川陜甘青等地的官員調換記錄,與各類財政稅收等留檔細細研究了一番,越研究越是心驚。
年羹堯是才氣淩厲,屢建功勳,青海守得也不錯。但大清總共才多少省,年羹堯就把幾個幾乎最大的省都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開始自行安排官員和當地的資源了。
聖駕啟程回京的前一晚,怡親王求見皇上。
“十三弟,怎麽瞧著你臉色不好?”
怡親王心道,大概是一下子壓力有點大。
人人都說皇上最信的就是他,自古皇親權臣,哪怕是太子,都不可能財政和軍權一起掌握著。可皇上極信任怡親王,凡事都會與他商議。
於是十三爺自己打心裏就想要對得起皇上的信任,也要避嫌。他主管財政,對於這些兵部之事,尤其是封疆大吏們的調換等事,就從不主動打聽和發言。
這回皇上讓他查年羹堯,著實把他震驚到了。
十三爺如實把自己從朝臣口中,從邸報中分析得來的情況告知皇上。
他原以為皇兄會很惱火。
年羹堯身受皇恩頗多,行止上卻是欺罔瞞上,專擅貪蠹,十三爺了解皇上的性情:他看重的,親手提拔的人,若是犯了錯,要比尋常臣子面臨的帝王怒火和處置更重。
皇上的信任和感情不是那麽好辜負傷害的。
然而怡親王卻見皇上沒有明顯的憤怒:“他這些不法事,朕多少知道些。”怎麽能不知道呢。曾經年羹堯平定青海有功的時候,他也想把他樹立個好的典型,讓天下人看看他的朝堂上明君賢臣的,可惜年羹堯奔著僭越型權臣就去了。
最後年羹堯的九十二項大罪,皇上是一條條仔細看過的。
雍正帝也為此懷疑過自己:是他做不了唐宗宋祖嗎?唐太宗有傳世的賢君名臣典範,他對臣子的信任,卻就換來一個九十二條大罪——臣子能犯的罪,年羹堯犯的真是差不多了。
其中更有一些禍害民生的罪過,讓皇上這世不想,也不能再等下去了。
年羹堯是有本事打仗,但不能為了他這些才,就放任他去霍霍當地的百姓和整個西北的官場。
皇上想起舊事,對應今朝,眉目冷而利:“他的罪過,朕很快就會一樁樁跟他算起來。”
十三爺見皇上這樣神色,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怪道聽自家福晉說,這半年來皇上不怎麽肯見貴妃。而且俱太後的抱怨,皇上往後宮去的次數明顯減少。難道是……難道是年羹堯的罪行開始敗露,皇上要處置他,只好冷落貴妃,以至於心裏難過,索性封心鎖愛的投身於朝政,忘記不能見貴妃的苦悶?
串起來了,這就都串起來了!
十三爺想明白了:怪不得自己從河南回來,就覺得皇兄一下子滄桑了,想來是經歷了這樣被看重的臣子悖逆,不得不疏遠心愛之人的緣故啊。
怡親王鼻子都發酸,努力壓制住自己對皇兄同情的心情——皇兄一世要強,又是帝王,肯定不願被人看出來這種傷心。於是十三爺只發了半句含糊的感慨:“皇兄,真是難為你了。”
皇上:???
哪怕是一對知己兄弟,這會子皇上也完全沒想到十三的腦回路。他還以為十三在說他暫時忍耐,不動年羹堯的事兒呢。
皇上就寬慰他:“要動他不是什麽難事。”這世年羹堯可還沒建什麽平定青海之功,雖然位高權重,但也只是總督之一,跟旁的封疆大吏齊平,皇上要動他,都不似前世一樣,有什麽輿論危機。
“只是青海不安穩,朕要找一個能壓住場子的人,再與他算總賬。”
怡親王從對皇上的同情裏醒過神來,與皇上心有靈犀道:“十四?”
皇上點頭:“等十四回來,朕看看他這大半年的歷練到底如何。”十四的本事皇上並沒有懷疑過,而十四的身份,也絕對壓得住西北的場子。皇上最擔心的還是他的性格毛躁了點。
但想來去河道上被瑣碎的差事磨了近一年,一定會有進益的。
“況且朕也不是什麽也沒做,任由年羹堯在任上繼續作威作福的。”皇上帶著十三來到大清輿圖前頭,指給他看:“朕半年前就將李衛調任了直隸總督,山西也交給李衛一並管著。”皇上指著山西邊上的陜西:“讓他方便就近監察著年羹堯的舉動。”
“湖廣和雲貴總督則盯著四川。”皇上指著四川道:“三個月前,朕又將原兵部侍郎鹹寧調往四川去了。如今他已查到年羹堯安排的四川巡撫王景灝侵吞軍餉六十餘萬兩。”皇上提起侵吞銀子這種事兒,語氣更冷了兩分。
“等朕回京,第一個要辦的就是這王景灝。”
“之後再以年羹堯推舉不當為由,將四川單獨分出來,不許年羹堯做什麽川陜總督了,只讓他先暫領陜青,甘肅則交給岳鐘琪。”四川天府之國,是年羹堯管轄的幾地裏最為富饒的。且四川還特別適合做儲備兵力之所——它屬於大清的腹地,周圍雲南、西藏等地都是邊陲,一旦發生戰事,四川就是後備軍力。
年羹堯失了四川的官職,基本就廢了一大半了。
十三見皇上在大清的輿圖上擡手定乾坤,就像回到了幼時,自己拿著犯難的題目去找四哥,四哥很快就能替他答疑解惑一樣。
這種安心感很多年都沒有變過。
“有皇兄在,臣弟就放心了。”十三爺甚至一不小心把心裏話說了出來。
皇上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放心了,就回去好好歇歇。朕讓你盯一盯年羹堯,可沒讓你白天黑夜的顛倒著忙。回去讓太醫扶個脈,明兒讓太醫來回朕。”
十三爺心道:皇兄難道還記得我那個什麽病重不治的噩夢嗎?唉,皇兄待我這樣好,我一定也要盡心盡力回報。
斷不會做出年羹堯這樣依仗功勞就放肆任為的事兒來!
十三爺在心裏暗暗發誓。
而此時,遙遠的紫禁城中,貴妃並不知道年羹堯要倒黴,她還在問甘棠有關引橋的情況。
“聖駕就要回鑾了,那宮女的事兒,你辦的怎麽樣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